央广网天津4月18日消息(记者张强 韩雨晨 周思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中共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夯实实干之基。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天津市委网信办等共同承办的“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天津站线下采访活动圆满结束,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理论网站、地方网站记者代表,与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一起深入天津各区调研,发掘并讲好基层治理的天津故事。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天津坚持积累“尺寸之功”,从小事上下功夫,在“慧”治理中释放城市温度,触达为民服务“神经末梢”,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绘就出一幅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蓝图”。
“津治通”赋能基层“智”理 社区隐患实现“日清”
(资料图片)
2023年4月初,天大北五村社区第六网格网格员张鑫在社区日常走访时发现,一栋居民楼的顶部长出了一棵小树,如不及时处理,将对居民居住与出行造成极大安全隐患。随后,张鑫立即通过“津治通”App将情况进行上报,天津市南开区万兴街道网格中心通过“津治通”平台迅速将该问题流转到南开区网格中心并转派至南开区城管委。第二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便来到现场对树木进行清除,并对屋顶进行防渗水处理。
天大北五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央广网记者 张强 摄)
仅用两天时间事情就得以解决,这让社区居民陈秀林印象深刻,“以前这种事情处理起来可能要半个月,如今有了‘津治通’,只需要两天,甚至一天就能解决。”
据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边柯柯介绍,“津治通”平台已形成全市16个区统一门户、统一移动App和统一用户管理体系。天津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可通过“津治通”门户和App统一入口登录,依权限访问市、区级各项应用。截至目前,“津治通”平台已累计办结社会治理事件1715万余起。
2023年,天津市将“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现基层治理由‘单线作战’向‘整体推进’转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提升天津市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全市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搭建全市一体化协同处置系统和“津治通”App,构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通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治”水平。
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社区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党组织就帮什么。”走进河东区福东北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晓娴人民调解室”,一杯热茶送温情,一张圆桌拉近彼此距离。据社区治理带头人和调解室负责人、社区党委书记徐晓娴介绍,他们最常接触到的很多都是家庭不和、邻里纠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处置不当就会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社区党委坚持把每个群众当亲人,深挖研判群众诉求背后的故事。”徐晓娴说,曾经有次调解员听到居民议论因自来水管老化导致“吃水难”,于是社区党委第一时间安排网格员赶到现场查看,持续3个月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达成了既让低楼层住户满意、又让高楼层住户解决“吃水难”问题的拆改方案。
这只是该社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社区党委坚持重点人群必访、小巷舆情必知、见面汇报必做、为民之心必诚的原则,主动融入社区治理格局,将群众矛盾化解在社区,解决群众难题。2023年以来,社区党委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56次,通过近距离解决民生诉求、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2件。“有事找晓娴”已成为广大社区群众的“定心丸”。
徐晓娴向记者介绍社区基层治理情况(央广网记者 张强 摄)
“这是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纪念碑。志愿服务扎根在我们社区已有30多年了。”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党委副书记孙晶介绍道,30多年来,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从13人发展到11万人,志愿服务团队达到651个,其中一部分志愿者已进入古稀之年,却依然发挥着余热。
今年80岁的齐达昌走路沉稳、声音洪亮,丝毫看不出曾是一名癌症患者。2018年,他曾因患病变得消沉,是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发现了他的异样情绪,并主动在思想、生活上帮助他,鼓励他加入退役军人志愿者组织。“我觉得我是在做有益的工作,越做这份工作我心里越痛快,这人心痛快了,病也就好了。”齐达昌笑着说道。
工作人员介绍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情况(央广网记者 张强 摄)
多年来,朝阳里社区在坚持推进常规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上,大力孵化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库,以志愿服务团队为依托,实现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资源精准对接,使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同时积极搭建资源与需求对接的志愿服务平台,把深度挖掘出的辖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社区治理效能,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基层要稳定,党建是核心。在北辰区宝翠花都社区,处处都透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这里也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实践新思路。采访中,一处“民族团结示范楼门”引起记者注意。该楼门结合多民族居住实际,内设“民族之窗”“邻里聊吧”“民族团结石榴籽园地”等模块,成为各族居民休闲、邻里交流、社区开展活动的阵地。北辰区宝翠花都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则银表示,红色教育与社区治理的结合,让楼栋微党校成为“家门口党建、家门口服务,家门口文化、家门口协商”的深化和延伸,成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多功能平台。
林则银耐心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央广网发 北辰区供图)
目前,该社区已建立18所楼栋微党校,平均每相邻3至4个楼门就有一所微党校。在此过程中,林则银总结、提炼出的“13579”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十佳”社区工作法,“五常五送”工作法被中央文明办列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在天津市广泛推广。“服务群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后续我们要以党建为引领更精准地服务群众,使其成为热在基层、热在常态的工作机制,惠及千家万户。”林则银说道。
破题乡村治理现代化 走好城乡融合发展路
走进位于蓟州区东北部的小穿芳峪村,阵阵山风送来凉爽,秀美风光引人入胜。近年来,小穿芳峪村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以全景式乡村旅游为发展理念,以乡野公园为载体,将文化创意、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融为一体,打造乡村文旅全产业链,初步实现产业兴旺的发展目标。
产业链起来,乡村强起来,百姓富起来。如今,小穿芳峪村节假日到访游客可达1000至1500人,年接待游客超6万人,通过参与经营、劳务输出等方式,村里90%以上的村民从乡村文旅产业中获得直接收益。同时,村民收入也在不断拓宽,形成“五水汇流”的局面:村民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成立响泉园种植合作社,有土地保值增值收入;百姓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有利润分红;宅基地抵押入股村集体公司,有公司分红;宅基地流转,有租金收入;村民在村集体公司和响泉园合作社上班,有工资。目前小穿芳峪村人均收入达8万多元,集体收入已突破100万元。
小穿芳峪乡野公园(央广网发 蓟州区供图)
从蓟州区一路向南驶入静海区台头镇北二堡村,逐渐热起来的不仅有气温,更有火热的振兴气息。北二堡村紧邻子牙河南岸,地处万亩林海,而这样一个风景秀美、历史悠久的村庄,却是在近几年才从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破题的“金钥匙”,正是“因地制宜”。
北二堡村党支部副书记刘金奎表示,随着都市群发展,在都市生活的人会越来越希望体验农村生活,而北二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一定能助力乡村发展走向快车道。
近年来,北二堡村依托生态环境好、地理区位好、基础设施好、文化传统好的“四好”优势,遵循“生态建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发展思路,进行精品民宿、村史馆等多处乡村游点位打造。眼下,大家正在为迎接四月末的西瓜文化节而忙碌着,届时,村中的夜市将正式开市,燃起烟火气。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天津市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对群众的服务和组织引领,让乡村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治理根基、集聚一线力量。
虽然本次主题采访仅有短短三天,但从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这片热土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机与活力。小社区连着大治理,“神经末梢”关系着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如今,天津正以全面建设高效治理大都市的新姿态迎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