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 详情
中药上市公司迎来研发兑现机遇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29 10:52:03

中药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相关上市公司股价随之水涨船高。

5月26日,A股中药上市公司再次出现普涨行情,板块指数上涨3.04%,其中4只个股涨停,太极集团(600129.SH)、昆药集团(600422.SH)、华润三九(000999.SZ)、达仁堂(600329.SH)等的股价均在当天创下历史新高。

市场热度提升的背后,中药上市公司的创新研发也在提速。


(相关资料图)

“公司之前制定的2023年中药研发服务整体订单目标为1.5亿元左右,但一季度增速很快,预计今年这项业务的订单能够突破2亿元。”CRO(临床试验业务)服务提供商博济医药(300404.SZ)有关人士5月26日告诉记者。

根据公告,博济医药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中药项目订单近6000万元,同比增长约86%。

中药创新药提速

随着国家多项中药支持政策相继落地,中药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普遍提升。

统计显示,在A股的医药制造业中,2023年第一季度最为突出的是中药行业,营收同比增速达14.6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52.84%,增速居各子行业之首。

“政策对中药行业的利好已逐步转化到业绩兑现阶段。”包括安信证券、浙商证券等多家券商在内发布的研报均如此认为。

而随着国家对于中药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中药上市公司的创新研发投入也在提高。

相关数据表明,2022年,共49家中药上市公司增加研发费用,25家降低研发费用,但板块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出现增长。其中,天士力(600535.SH)、以岭药业(002603.SZ)、康缘药业(600557.SH)分别增加了2.65亿元、2.4亿元与1.06亿元研发投入。

记者梳理发现,研发投入金额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分别是以岭药业、天士力、白云山(600332.SH)、康缘药业和华润三九,研发费用分别为10.32亿元、8.44亿元、8.19亿元、6.06亿元和5.9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盈利水平高的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并不高,且步长制药(603858.SH)、中恒集团(600252.SH)、白云山等皆减少了研发投入。

按照2022年实现的归母净利润排名,白云山、云南白药(000538.SZ)、片仔癀(600436.SH)、华润三九、以岭药业、济川药业(600566.SH)依次为第一至第六名,但对应的研发费用率却分别为1.15%、0.92%、2.65%、3.29%、8.23%、6.15%。

而中药上市公司板块的同期平均研发费用率为3.87%。

值得一提的是,有多家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包括龙津药业(002750.SZ)、康缘药业、天士力等。

“国家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中药创新药研发。”一位跟踪中药股的私募投资总监对记者说,“中药上市公司基本都在布局中药创新药即1.1类项目,比如康缘药业就有14个中药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

这与中成药新药审批加速有关。根据公开资料,2017年中药创新药的审批速度长达3606天,2021年为458天,而2022年新获批上市的抗癌新药淫羊藿素软胶囊审批时间低于300天。另外,2017-2022年中成药新药一共获批27个,其中2021年中药创新药共有12个,2022年新增7个。

“今年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具有临床价值的5大种类中药新药进行提前审批,将进一步推动中药创新药的发展。”上述私募投资总监认为。

博济医药公布的数据亦佐证了这种说法。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博济医药签署的中药项目订单中,中药创新药占比85%左右。

“预计未来中药CRO业务的增长速度比公司整体CRO业务的增速快。”前述博济医药(300404.SZ)有关人士表示。

布局中成药转化

中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相关上市公司开始聚焦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院内制剂向中成药转化。

而庞大的中成药市场还在扩容,据华西证券研报统计,仅在公立医院,2022年中成药销售额就高达2512亿元。

“从创新成果产出及驱动效益来看,中药企业目前仍处于创新发展导入期,尤其是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院内制剂向中成药转化处于起步阶段。”前述私募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

而从相关上市公司公布的研发计划来看,经典名方及院内制剂已经成为重点研发投入方向。

记者注意到,2023年2月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明确了来源于经典名方不必开展临床试验,来源于中药制剂处方的可以不开展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人用经验证据可以合理豁免部分临床试验。

“目前中药企业和研究单位开发院内制剂的积极性非常高,一季度,公司承接了两个院内制剂的转化开发服务。”博济医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

此外,博济医药还与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中药新药筛选评估与转化平台、临床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筛选院内制剂进行转化。

经典名方也已经有所突破。

根据康缘药业公告,2022年其研制的苓桂术甘颗粒成为第一批企业申报并获批的中药3.1类新药,“将苓桂术甘汤研制成苓桂术甘颗粒,是国家药监局首个批准上市的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

更多的中药上市公司正在发力当中。

“公司的中药研发主要关注院内制剂和经典名方开发,有20多个项目在研。”华润三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盘龙药业(002864.SZ)近日则披露,其“古代经典名方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重点研究室”被认定为2023年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千金药业(600479.SH)亦通过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5个经典名方已完成制剂研究,3个中成药优势品种目前在进行药学研究。

按照国联证券研报,目前约有35家中药上市公司布局经典名方。

“相比中药创新药,按目录管理的经典名方新药免临床获批上市,研制周期短,且疗效确切,预计107个经典名方新药或将在2025-2027年全部上市,有望推动行业高景气发展。”国联证券研报认为。

而与西药创新药相比,中药创新药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按照公司承接的中药临床平均价格估算,二期临床费用在1000万-1500万左右,三期临床在2000万-3000万左右。”博济医药透露。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