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12日报道:在建设“无废城市”的大背景下,城市医疗废物的收运处置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界关注。如何更好地保障医废及时收运、安全处置,是当前医废收运处置企业的首要任务。
上海城投旗下上海环境集团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医废收运处置单位,承担着上海全市100%的医废收运处置工作。日前,上海环境建成了国内首个覆盖医废收运处置全流程业务的“上海医废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平台”,推进医废业务数字化转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量体裁衣,有效提升收运装载率
针对医废产量高的现状,上海环境借助数字化手段,挖掘车辆运输潜能,提升运输效率。将管理对象从医废车“缩小”到车厢内的一个个医废周转箱,构建车厢内部的装载模型,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时掌握医废箱的状态,进而掌握车辆的装载情况。结合物联网技术和收运APP的使用,通过数字化平台对装载率的考核,让每个车次尽可能满载,提升车辆运能,同时,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做到对每一箱医废的轨迹全程可追溯。
科学调度,实现线路排班智能化
针对医疗机构点位分散问题,上海环境建立了科学的调度体系。结合上海医废处置基地布局、六千多家医疗机构的产废特点与位置分布,通过调度系统的智能算法,生成科学的线路排班,对各类车型进行合理搭配。在部分城区,采取“小车上门收,大车跑驳运”的策略,充分发挥“大车装得多,小车跑得快”的优势,并结合科学调度算法,将多个地理位置较近、产废量较少、使用同一箱型的点位合并为一车收运,优化后的线路排班数量减少了10%。
数海拾贝,提炼数据模型新算法
依靠预测模型和更精准的数据采集,上海环境突破医废产量波动大的难题。在总结提炼十余年医废收运的历史数据基础上,技术人员找准周期、季节的医废产量变化规律,形成产废量的预测模型。
从具体业务指标上看,在不增加运能的前提下,服务客户的能力提升20%,从5334家客户上涨到6398家;车辆运输能力提升,满载收运的比例从85.5%提升至95%,提升10%;人均效率提升,每人每天的收运量从2.08吨提升至2.38吨,提升14%;应急响应的时间从当天提升至2小时。
智慧平台,打造医废管理生态圈
在解决业务痛点的同时,上海环境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将全部业务流搬到线上,实现管理模式深度整合与再造,用数字化系统呈现日常业务各个环节,彻底打通不同环节间的数据流。将客户与客服、收运与处置等多个环节、多个层级进行深度链接,实现一屏观、一网管,多端协同、实时共享。
为满足不同角色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医废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个完整的医废应用生态圈,以小程序、APP、PC端、网页端等多品类、多形式的应用,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提供精细化、定制化服务。
在医废处置方面,上海环境国内首创性地将AGV、机械臂等技术应用于医废上料,实现处置的智能化、无人化。并结合数字孪生、三维感知等技术,实现处置状态的100%实时监管与数据互动。